“石榴花开一家亲 民族团结我践行”。暑期期间,西北师范大学组建8支社会实践团队,分别奔赴四川阿坝州、甘肃天水、玉门、积石山县、和政县、民勤县及卓尼县等地。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传递民族团结意识、促进文化交融的过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在基层土壤里不断汲取养分,让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在实践交流中愈发坚实有力。通过撰写调研报告、参与分享活动、撰写实践感悟、录制微课视频等多种形式,在实践中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春答卷。
协同提质共促三校联动 红色资源赋能铸牢教育
为深挖红色资源育人价值,赋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由中共阿坝县委宣传部、团县委主办,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阿坝师范学院共同承办的“阿坝地区红色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讨会”在阿坝县举行。此次会议是西北师范大学“甘川交界地区红色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实践团的重要活动,三校师生代表与地方政府专家共聚,探讨红色资源在思政育人与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为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也为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
语言连心筑团结 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东乡族移民语言生活与融合问题调查研究”实践团一行7人,赴玉门市两个东乡族移民乡开展为期五天的语言调研。实践团通过座谈交流与入户走访,深入了解了东乡族移民的语言使用与社区融合状况。青年学子们通过田野调查与深度访谈,体悟语言是情感纽带、团结是发展基石,立志以青春之力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各民族心灵相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青年担当。
民族团结谱新篇 文化发展绽芳华
心理学院“石榴花开,大美和政”美育浸润实践团一行深入和政县,开展为期7天的“民族团结 美育同行”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探访肋巴佛红色纪念馆等场馆,感悟肋巴佛烈士从活佛到共产党员的红色传奇;了解牙含章先生对我国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贡献,认识多元民俗文化;参观县文化馆非遗展厅,感受文化交融促团结成果;访谈基层代表,以不同方式诠释党员担当与民族团结,寄语青年深耕理论、永葆善良,在历练中成长;实践团化身“临时辅导员”“安全小讲师”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践团师生们走进社区、纪念馆,走访基层工作者,以美育浸润心灵,以实践促进交融,为我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了青春活力。
访古寻根探文脉 凝心团结筑振兴
马克思主义学院“访古寻根探文脉,凝心团结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循着总书记的足迹,走进了甘肃天水。伏羲庙的千年古柏在岁月长河中静静伫立;邓宝珊将军的峥嵘岁月在历史长卷中徐徐展开,铿锵的足迹间激荡着革命先辈的赤诚。青年学子们用脚步丈量历史的厚度,用心灵感受文化的温度,用青春对话千年的智慧。这次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爱国情怀,纷纷表示将永远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者、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
石榴花开一家亲 民族团结民勤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足迹的力量 小红马青春行”河西走廊实践团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进行实地调研活动。这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组成的队伍,带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先后走访社区、学校、企业、政府部门等单位,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大地,用声音传递奋进的力量。
推动灾后重建社区儿童健康成长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走深走实
哲学与社会学院“青苗计划”实践团一行11人,赴大河家镇四堡子新村开展为期9天的民族团结专项社会实践。通过将儿童社会情感课程与民族团结教育巧妙融合、开设“国旗下的微团课”、以孩子们为主角举办了社区汇演活动等活动形式,直接服务当地各族儿童50余人,辐射群众300余人次,为积石山灾后青少年关爱行动注入高校专业力量。
青春筑梦卓尼 同心共绘新篇
化学化工学院雅克玛儿福籽同心暑期社会实践团赴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开展实践活动。实验室内解码民族品牌,夯实共同体产业根基;党史铸魂,同心共话团结情;场馆寻迹,红色记忆照初心;踏访藏区村寨,感受民族相融的真切暖意。实践团以“探寻民族品牌、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发展”为主旨,用脚步丈量民族团结之路,以行动诠释青年担当。
石榴花开绽河州 青春聚力共筑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实践团奔赴积石山自治县大河家镇,以脚步丈量民族交融热土,用专业解码共同体意识密码。实践团通过打造“同心向党”主题课程、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宣传省级非遗保安腰刀的形式,在科技课堂播撒理想、于乡野巷陌倾听心声、借非遗瑰宝凝聚共识。一堂党课寻根铸魂、一次调研把脉民情、一场非遗薪火相传、一份答卷续写新篇。
这个暑期,西北师范大学青年学子踊跃投身于新时代火热的社会实践当中,在这场“行走的大思政课”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春画卷!